说说 Blast 生态
最后更新于
最后更新于
说说 Blast 生态
时间:
原文:
最近一直在讲Blast生态,所谓的「生态」到底又意味着什么?
想就此话题来谈谈我是如何看待Blast的发展之路,仅代表我个人观点。
先来看看维基百科对「生态」的定义:
“是指在一个特定环境内,相互作用的所有生物和此一环境的统称。此特定环境里的非生物因子(例如空气、水及土壤等)与其间的生物之间具交互作用,不断地进行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传递,并借由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连接,而形成一个整体。”
说白了,用户即生态本身,当然,生态可大可小,取决于你要圈定的环境范围或边界。
因此,我们锁定在Blast这个特定环境内,梳理下推动Blast生态发展的几个衡量指标。
1)资本/资金: - VC、链上TVL
2)用户: - 质押型用户(贡献TVL)、链上机会/体验型用户(贡献时间)
3)Dapps/开发者: - 各应用类型的Dapps项目方、独立开发者
4)基础设施/中间件: - 预言机、索引查询服务、节点提供、数字身份、安全审计等。
1)先与一批Crypto VC和基础设施/中间件商达成合作:
a. 资本拉来了Paradigm、Standard Crypto等;
b. 基础设施/中间件商拉来了Quicknode、Pyth、Flipside Crypto、The Graph等。
2)然后第一阶段开始,先通过native yield特色+积分模式吸引早期质押型用户和链上TVL。
(题外话:如果第一期质押结束后就选择直接发放代币,这还是无法逃脱ponzi模式,更谈不上Blast生态发展)
3)接着第二阶段开始,通过gas费返还、Big Bang大赛、一对一指导等让Dapp项目方/开发者愿意来Blast链上建设,并通过倍数、Blast Gold等方式让用户真正能够深度参与到Blast生态中,即开始核心关注用户的应用交互率、链上留存率、资金流动率等。
4)最后,通过社区/用户激励的方式形成生态的正向循环。 古往今来,任何生态的发展皆如此,在web3下,各种影响web3生态的“因子们”互相交织着、作用着,形成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生态,只是有的发展良好、有的停滞不前、有的则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。
回到Blast,作为个体/现实世界用户的我,当然希望能在这次的Blast生态上吃到肉,我相信大家都一样。
同时,作为web3用户的我,也希望Blast的生态能真正对web3行业有帮助,让大家吃到肉的同时又能带来web3的前进,哪怕只是前进一小步。
通过生态循环示意图,再来看看铁顺是如何发展Blast生态: